我们很难把郭显中作品简单归入中国传统国画一类,但是可以非常明确的是他的根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他的国画是具有中国传统书画的基因和根性的。值得关注的是,他对墨画有独到而理性的认识。他说:“故墨画,在千百年前一出现就成为了超越时代的超前艺术。”
他并不是机械般的仿古、复古,他的艺术实践努力运用中国传统的点线书写与墨色变化来进行空间结构与形象塑造。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郭显中先生在国画创作中敢于进行既“破形”又“造形”的尝试。“破形”,即是他不拘泥国画传统中的固有形式、模式和方法,敢于改变甚至突破之。
这使他的山水画有别于他人的山水画——其实这是一种艺术语言和范式的改变。“造形”,则是根据自己的情感、精神及观念意识的需要对描绘对象进行独特的再造和创新,画出“我之山水”。
因此他认为墨画具有丰富而精彩的特质,可以创造感觉的、印象的、自由的艺术形式。在这一点上,他与西方的绘画又是相通的。显然,喜欢墨画的他并不“墨守成规”。他的画作,你可以看到印象派、点彩艺术的影响,甚至还有抽象艺术的融合,但很自然,骨子里还是显出了他所理解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郭显中作品的空间意识与把控能力很强,在画面形式上有“抓人”与“夺目”的东西。在空间处理上,他的作品虽然吸取了传统艺术方法,可是我们不能简单就说是散点透视的思维和方法技巧。他的作品在空间视角上也许更符合今人观想,可绝不迁就庸俗的审美。
郭显中作品特别擅长用墨,墨与点线既是构成,又是情感和精神的表达(他的书法功夫也好,在好的作品中,书画可以互文)。他用浓墨相当大胆、泼辣、极端,有时下笔重得令人吃惊,犹如弄险与博弈,假如没有深厚的功力难以化解其弄险的危机,达成画面的统一与和谐。他画猴,不少猴身黑色和形状强调了版画效果(当然也有国画的轻描淡写)。
郭显中作品用色大胆而自如,如渲染,如呼应,如陪衬,如点睛,一点不跳,不抢,不诧,显示出画家笔墨的自信、笔墨的到位和笔墨的精湛。而令人悲哀的是,在不少所谓的画家那里,我们已看不到精彩的笔墨功夫了。
郭显中先生在一幅书法里起句写道,“意趣各自品”,结句则说“且看二十年”,这不仅仅是对社会说的,更重要的是,他是自我激励与挑战;只要行走在探索与创新的路上,挑战就是一种稀有而高贵的艺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