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
首页 > 名家访谈

王刚自曝藏品占家产七成:睡古董床

www.pp6.cc2010-07-17 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黄艳清

王刚自传《我本顽痴》不久前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接着他又赶往成都书博会秀了一把签售。近日,出版方与他拟定了每两周去一个城市的签售计划,南京是第3站。虽然地点选在离主城区很远的江宁图书大厦,不过想一睹“和珅”真面目的人不少,热情的江宁读者把书城围得水泄不通。王刚一小时内就签出了500多本。晚上,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王刚与记者海聊收藏,并透露享受特殊待遇,亲眼目睹过朝天宫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从车窗回头看中华门城堡


  说起南京,王刚并不陌生,他开玩笑说:“200多年前,和珅随乾隆下江南,我就来过。”其实他最早来南京是1966年,“印象最深的是满街的梧桐树,现在怎么少多了?”但他记忆中的中华门城堡还是老样子,“我不是贬低现代建筑,对南京的新建筑不感兴趣,去江宁的路上,路过中华门,我从车窗回头一直在看。哪怕新建筑都没了,明孝陵、中山陵、秦淮河依然还在。”2002年王刚有幸加盟江苏电视台主持收藏类节目《家有宝物》,每月跑两次,近几年跑南京更加频繁。


  记者问他收藏话题,仿佛引起了他的烟瘾,他从桌上拿起一个精致的烟斗,“这是意大利一个著名的牌子,朋友送的。我很喜欢,你看上面还刻着我的名字,像这样的烟斗家里有一盒子。”他把烟斗凑到记者眼前,只见烟斗把上有一个金圈,细看确实有王刚二字。王刚点燃烟斗,两只大眼瞪得更圆,一路的疲劳也烟消云散。“收藏烟斗源于我父亲,他对历史、旧物件很喜爱,对新东西不感兴趣。他经常带我去逛旧货摊,第一件藏品就是一根清代的烟枪,当时我12岁。”


  收藏品占他全部家产的70%


  王刚说,他大规模涉足收藏是搬新房的时候,“开始在一家店里订好了一套北欧家具,可出了门一转角看见一家仿古家具店,进去一看,我的腿迈不动了,当即把原先订的家具给折价退了。家具搬回家得配字画呀,于是又去收罗字画、摆件。”记者问他是如何识别文物真假的,“真金白银,练就了眼力。有人受骗上当后就金盆洗手,我不是。”他承认,“打眼”的时候也有,“一次,一位朋友把七八件家具当老的卖给我,好在我不急,一年后,他才把钱退还我。”


  记者问王刚收藏的乐趣,他用书里的一句话说,“各得其乐,花自己的钱,为我们这个民族守护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眼下全国7000万收藏大军,他提醒说:“千万别贪,也别信什么专家鉴定。现在证书满天飞,背后多数是 不良 二字。真品贵也值得,其实最贵的是赝品。”对收藏是做短线还是长线好,他建议做中长线。记者试着问收藏品占他全部家产的多少,没想到王刚停顿一下后回答:“百分之七十吧。”


  幸运目睹了“萧何梅瓶”真品


  “我家除了一件沙发,全部是古董。”说到古家具,王刚兴致很高,“我睡的那张雕花架子床有180年历史。屋里还有一张罗汉床,三面有围挡,没想到是为儿子买的。儿子不会走路时在上面玩最安全。围挡上还刻着房子、树木等浮雕,儿子特喜欢。”


  其实瓷器才是王刚的最爱,“我只收藏乾隆以前的。”北京他最关注,“因为好东西全往那儿送。”另外古都南京也是他目光追随的地方,“几年前,我来南京,走进仰慕已久的朝天宫,亲眼目睹了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萧何月下追韩信 梅瓶,真棒!他们对我真是太照顾了。一般馆里从不把真货拿出来示人,展出的只是高级仿品。”


  玩久了,王刚练就出好眼力。在演和珅戏中,和珅不小心打碎一件瓷器,王刚专拣仿得最好的摔地上,“制片人心痛呀!我也是为剧情真实呀!”不仅瓷器看的准,剧中墙上挂的对联也逃不过王刚的火眼金睛。拍戏时,他经常指着对联说:“对联挂反了,赶紧换过来。”让道具师见他就紧张。


  王刚对记者透露,下一步打算写一本《王刚说收藏》,一是写藏品的文化品位,再一个是写藏品得来的趣事。

【收藏此页】 【关闭】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网友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请网民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内容
 
昵称: 验证码: 89    
丹青海藏网版权声明:尊重知识、尊重原创者,凡是通过丹青海藏拷贝复制图片文字资料,均须注明"来源丹青海藏网",违者必究。 丹青海藏刊登其他合作媒体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网民朋友获取更多艺术资讯,资讯内容及版权属于作者本人,如在传递过程中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谅解,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本周名家推荐

         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天津文史馆馆员、中国青

本周最佳拍品